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教育之窗 > 正文

“新桥天使·与爱同行”系列公益活动走进巴山小学 促进健康校园建设

发布日期:2024-05-11 10:52


九龙融媒讯(记者 廖婉廷)“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吃果冻被噎住了,该采取怎样的急救措施?遇到有人晕倒了,该怎么做?”5月10日,巴山小学联合新桥医院重症护理专委会开展“新桥天使·与爱同行”系列公益活动在巴山小学举行。该校四五六年级的师生们齐聚操场,共同上了一堂急救和健康知识普及课。

活动上,来自新桥医院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的成员在为同学们进行了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心肺复苏、海姆立克等急救法的讲解。护理人员告诉同学们什么是急救“黄金四分钟”。并借助人体模型演示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包括环境评估、判断意识、呼叫救援、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现场师生在认真学习之后,大家都跃跃欲试,积极参与模拟演练。

随后,师生共分成20个组进行操作,大家排队依次练习。“你怎么了?醒醒!”在心肺复苏急救法操作中,五年级1班学生康紫彤一边拍“患者”——心肺复苏模型的肩膀,一边在“患者”耳边呼喊。她发现“患者”无反应,立即贴近患者鼻腔感受其有无自主呼吸,并观察胸廓有无起伏,在判断“患者”为意识丧失状态后,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康紫彤立即对其进行了心肺复苏“1、2、3、4……”一系列操作下来,康紫彤学到了心肺复苏急救法的要领。

“按压的时候不是手掌用力,而是需要掌根发力,而且手不能移动位置。”康紫彤告诉记者,通过这次学习,让她收获了一项非常有用的急救技能。

“石头、剪刀、布!”另一边,四年级1班的宫诗涵正在和同学练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她嘴里喊着“口诀”快速找到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冲击部位。“石头、剪刀、布是从肚脐到冲击点的距离,护理老师用这种简单生动的口诀让我们很快学会了海姆立克法急救法的定位方法,有趣又高效。”宫诗涵说。

“日常生活中,我们较少接触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对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有了具体的了解。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也更加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今后我们也要多了解一些急救知识,多一份安全保障。”四年级4班学生帅梦婷说。

巴山小学党支部书记刘云表示,5月12日是全国防震减灾日,也是国际护士节,这次学校与新桥医院重症护理专委会开展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南丁格尔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普及急救和健康知识,通过小活动发挥大作用,提高师生面对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推进健康校园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还将继续开展急救知识培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a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