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了累了喝红牛”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市民蒋先生就习惯开车犯困时喝一罐红牛功能饮料,不过去年底他发现,自己买的“红牛”似乎不太提神——乍一看是一样的包装,喝起来也是同样的味道,仔细端详,坏了,在“红牛”大字下还有两个与背景色融为一体的小字“奖一”,原来自己买到的是“奖红一牛”!“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临近,在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的指导下,区公安分局成功破获特大跨省制售假冒品牌饮料案。
真假“红牛”对比图。
销售旺季前收网,阻断“假红牛”流向市场
2023年9月,区公安分局食药环侦支队获取线索:有人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假冒红牛饮料。经研判核查,区公安分局与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成立联合专案组立案侦查,专案组在工作中精准锁定涉案假冒饮料“组织—生产—批发—零售”的犯罪全域链条。
由于节假日酒水饮料热销,不法分子准备借势作案、大肆生产出货。
民警检查查获假“红牛”。
今年春节前夕,专案组集结警力,在全国多地开展集中收网行动,一举抓获涉案人员13名,捣毁假冒红牛饮料的组织、生产、储存、销售“黑窝点”5处,现场查获假冒红牛饮料共计16余万罐以及罐体、罐盖、纸箱等各类假冒红牛包材400余万套,涉案金额超过3000万元。
“红牛”字样旁还暗藏小字
警方查获的“奖红一牛”,“奖”“一”两字难以发现。
侦办过程中,摸清整个犯罪链条相当顺利,但办案民警面对的一个难题是如何认定这是假冒注册商标?原来,嫌疑人崔某在2016年注册“奖红一牛”商标,并于2021年成立一家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各类功能性饮料,人家卖的是“奖红一牛”,并不是“红牛”。
可一旦将“奖红一牛”与知名品牌“红牛”的产品放在一起,就很难不令人联想:产品规格、颜色等视觉设计完全一致,罐体最显眼处的“红牛”两个大字与正品红牛无异,必须仔细查看,才能发现一旁暗藏的两个小字,与“红牛”排列起来,正好是其注册的“奖红一牛”。
“奖、一这两个字其实还挺‘巧妙’,我们走访了不少消费者,他们有的发现了罐体有点不对劲,但以为这个‘奖一’是中了奖的意思,甚至还想去兑奖。”办案民警李守乾介绍,“但想想就能发现问题,谁会把中奖信息直接印在外包装上?”
设想一个场景,在灯光昏暗的KTV,酒过三巡想点一罐红牛提提神,谁看得清楚这细微的差别?
最终,经红牛商标权利人授权认定和第三方司法鉴定机构鉴定,涉案红牛为假冒产品。
灌装液体成本低廉,追逐暴利铤而走险
嫌疑人印制的包装袋。
经查,2021年,崔某为牟取暴利,以其公司名下“奖红一牛”等“擦边商标”为掩护,自行设计并委托他人印制与正品红牛高度近似的罐体、纸箱、手提袋等包装;异地委托黎某等人灌装生产;经由全国20余个省市的中间批发商在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农产品交易平台发布广告,线上线下进行销售。
事实上,崔某早在2017年就因为制售假冒饮料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不过当时假冒的是另一款“国民植物蛋白饮料”,手法与“奖红一牛”如出一辙。
办案民警介绍,涉案假冒红牛的主要生产成本在于罐体等包装材料,其灌装液体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厂家以每件40元左右的价格出厂,层层加价后,到消费者手中约为70元一件,正是在暴利的驱使下,使犯罪嫌疑人铤而走险、不思悔改、以身试法。
查获大量假冒“红牛”。
即便如此,涉案假冒红牛的市场售价仍远低于正品红牛110元左右每件的售价,低廉的价格和与正品高度近似的包装,对普通消费者的吸引力和欺骗性较大。
九龙坡警方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务必选择拥有正规进货渠道的商店或平台购买,购买过程中要仔细查看,明辨真假,并保存好购物凭证和小票等相关凭证,避免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发现假冒商品请及时向公安机关和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同时提醒商家,对于上门推销或价格特别低廉的供应渠道,要慎重购买,不要贪图便宜。
记者 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