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镜头一闪,一张张“一号信箱”“建设记忆”的照片让人仿佛秒回建国初期。从早期的外墙斑驳脱落、线网杂乱交错、院坝逼仄昏暗到如今的打卡“新秀”,民主村的蝶变升级,为我们拉开了九龙坡区民生实绩的大幕一角。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九龙坡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始终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民生实事办到人民群众心坎上。陶家隧道工程一标白彭路交通转换道顺利通车,打开了制约陶家隧道工程一标东西走向的咽喉。在全市率先建成区级养老服务中心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平台,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智慧生活圈,“淘宝购物”式养老服务让老人养老不离家……
民需我应,“十有民生”事事显担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停车难、看病挤、入学远等糟心事,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日常事,也成为民生工作的必答题。2023年以来,九龙坡区创新机制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交出了有温度的答卷。
“幼有所育”方面,金辉、明诚育才、石桥铺实验、华美4所幼儿园于2023年9月按时开园,增加公办学位1100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55%以上。
“学有所教”方面,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全区教育满意度95%以上。国家级、市级特色学校达68所,占比80%以上。
“劳有所得”方面,打造家门口就业驿站153个、“菁英创谷”3个、零工驿站(市场)8个、创业孵化基地10家、“双更”基地1家,创新打造“就近帮”数字就业平台。
“病有所医”方面,全市首创孕产妇人脸对比系统,开设全市首家远程诊室,“九龙坡云医院”平台提供线上服务49.2万次,移动体检车健康体检1000余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09万余份,家庭医生新增签约13万余人。
“老有所养”方面,全区14个中心、100个站点社会化运营率100%,集中供养失能特困人员152人,受理失能评估1387人,建设家庭养老照护床位321张。
“弱有所扶”方面,服务新增低保对象804户、1141人,退出742户、1001人,累计支出低保金7202.50万元。实施临时困难救助1355人次,发放救助金494.02万元。
“住有所居”方面,改造农村危旧房18户,完成棚户区改造387户,老旧小区改造157.33万平方米。受理公租房申请9770件,发放廉租房租金补贴423.8万元。通过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17个、4280套、14.4万平方米。
“食有所安”方面,开展网络食品等食品专项整治、行动14项,率先建成“九龙坡区阳光工厂数字监管中心+APP监管端、企业端”,首批试点“数字商超”,完成食品安全抽检4660批次,评价性抽检合格率98.7%。
“身有所保”方面,九龙坡区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1个,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精品案例1个,优秀案例3个,“易联调”平台累计调解矛盾纠纷8300余件。
“需有所应”方面,开展“送演出进基层”等活动134场次,全区新增体育场地面积50.4万平方米,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新改建公厕10座、新建劳动者港湾10座,改建供水管网19.75公里。
民呼我为,民生项目件件有着落
九龙坡区民生工作推进办与区政协民生督查专员、区政协委员代表、区纪委监委干部等组成联合督导组,通过常态化现场督导和政协提案办理协商、社情民意信息办理协商等相结合的方式,推进10件民生实事票决项目、14件重点民生实事目标任务、40个重点民生项目相继完成年度任务。
2023年,大溪河流域生态治理和综合开发项目、城镇燃气管网改造工程项目、城市更新示范项目等民生实事票决项目相继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全区改扩建公路20公里,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宣教、健康、文体服务等79万人次,改造城市道路5.5万平方米,改造路灯线路约26.75公里,新改建路灯281盏,整治修复城市排水管网7.48公里,建设码头箱涵清淤0.08公里,建成停车位1571个,修复重点河段岸线生态7.8公里,建成污水干管约3595米,居民生活环境、出行条件、居家安全得到进一步改善。
2023年,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开展“百千万惠残助残行动”、实施城市绿荫工程等重点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全部完成。全区开展27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安装改造农村公路安保护栏50公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90.3%,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4440个,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中心)覆盖率100%,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验收600户,启动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大堰村站人行步道工程项目,建成10座“劳动者港湾”示范点,7个小微停车场577个停车泊位投入使用,新建3个口袋公园、1个城市公园品质提升改造项目,718座井盖问题全部完成整治。
2023年,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实现示范街开街,重庆第二届国际光影艺术节在美术公园闪亮登场,轨道交通18号线杨家坪站、石坪桥站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建成投用。区疾控中心建设项目、西部(重庆)科学城九龙坡片区谢家湾学校、西彭镇开发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项目等重点民生项目陆续建成,区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幸福五社安置房项目、九龙坡区图书馆档案馆项目等按计划有序推进。
民有我优,实践案例处处有亮点
2023年6月,九龙坡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孕妇陈女士正在办理“人像识别”建档,全市首创孕产妇人脸比对系统正式启用。
现场采集人脸照、读取孕妇身份证信息……全程不到一分钟就完成,然后自动生成孕产妇纸质档案,档案卡上除了人脸照、身份证有效信息外,还记载比对时间、比对结果和比对人员。“这套系统不错,运作高效,等待时间短,很方便。”陈女士表示。
“相比人工比对,体现出三大优点:可视性好,解决个别容貌差异较大的孕产妇身份识别困难的问题;操作性强,一次人脸比对仅需30秒,就能确保就诊人员人证信息一致;有效性高,相比直接观察,人脸比对系统识别更加精准,基本达到有效率100%”,区卫生健康委工作人员表示,通过数字化赋能推进《出生医学证明》办理,将信息化、数字化等方式运用到孕产妇住院登记、分娩、《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等环节,实现了孕期-产时-办证的身份识别和闭环管理,强化母婴安全可控性。
当然,这仅是九龙坡区实施“惠民有感”,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一个缩影。
推出“公益+机构+社区”服务模式,试点推进社区公益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乐龄幸福之家”,服务超5.2万人次。深入推进国家级医养结合改革试点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发展医养结合、安宁疗护机构20余家,构建起“养老+保健、康复、安宁疗护”医养服务体系。全市率先建成区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对全区153家养老机构监管实现“一屏掌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助浴快车”服务获评民政部、财政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案例,九龙坡入选全国第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区,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经验获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单篇刊载并全国推广,相关工作先后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等央媒报道6次,超20个省区市来区学习养老服务改革经验。
探索“本地企业就近用工、本地人员就近就业”就业服务机制,实现本地企业和本地人员之间高效互动、精准匹配。“双就近”就业机制获《人民日报内参》深度报道,并在市委改革办《改革工作简报》专刊印发。围绕开展“一场两库五平台”建设,实现登记“零工族”信息1000余条,对接就业270余人次;家门口就业驿站实现全区所有村社全覆盖,形成“15+5”就业便民服务圈;创业孵化基地、“双更”基地提供创业工位500余个,孵化创业项目近1000个,带动就业近2500人;“就近帮”数字就业平台实现岗位与求职者精准匹配。
区公安分局紧盯群众反映突出的噪声治理问题,利用公安视频镜头前端的可视性和广泛性特点,综合噪声治理、视频运维和结构化升级等功能需求,研发“治噪者—AI融盒”。试点单位九龙园派出所巴国城区域噪声扰民警情下降约60%,节约运维和升级经费近百万元,成效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公安报》、中新网、法治日报-法制网、中国警方在线、华龙网等多家权威媒体集中报道,市局治安总队宣传推广。
立足“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创新性建设集中连片矿山公园,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完成全市首宗带修复管护责任出让矿山片区建设用地235亩,积极引导生态游憩、数字科技、创新文创、文旅康养等产业落地,盘活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生态还绿与价值增值双赢目标。中梁山矿山公园成为市民喜爱的“城市绿肺、市民花园”,节假日每天游客量近万人次。
教育、医疗、就业、环保……九龙坡区始终坚持民生无小事,把民生需求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落在实处,在此年末岁尾之际,向老百姓交出一份诚意满满的民生账单。
记者 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