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医卫保健 > 正文

九龙坡区人民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 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

发布日期:2023-12-06 15:13


11月10日,区人民医院的“互联网+护理”党员先锋突击队,在医院的“九龙坡云医院”平台上接到了一项特殊的服务请求,需要为卧床在家的老人进行胃管、尿管的置换。

两个月前,家住杨家坪的周婆婆在合川老家突发脑梗,经过治疗,虽然保住了生命,但也因此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出院后,女儿谢女士将老人接回九龙坡自己的家中照顾,但是周婆婆需长期留置胃管、尿管,并需要定期前往医院进行更换。谢女士所住的小区比较老旧,没有电梯,这可难坏了家住四楼的她。经过咨询,谢女士在杨家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在九龙坡云医院的“互联网+护理”线上下了单。

接到请求后,医院迅速派单给神内内分泌科护士熊晓琴,前往周婆婆的住所。他们携带必要的医疗物品,按照互联网+护理的标准化流程,对周婆婆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后,更换胃管、尿管。

精心制定17项服务流程规范

“这种上门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不仅减轻了家庭的负担,还节省了大量往返医院的时间和精力。”谢女士说。

自全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区人民医院党委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聚焦失能等行动不便特殊患者群体看病难问题,深入临床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迭代升级就医模式、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依托九龙坡“互联网+云医院”,创新提出“互联网+护理”服务,从提高供给契合度、服务便捷度和管理精准度三方面着手,推动国家卫生健康委“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向纵深发展,切实打通患者就医“最后一公里”。

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杨以平介绍,为提高“互联网+护理”供给的契合度,医院党委牵头,精心制定首批开展的四大类共17项“互联网+护理”服务流程和规范,并开展同质化平台操作培训和服务规范培训,实现“线上线下,同质化管理”。同时,精准化制定服务细则,以服务辖区居民为重点,多轮求证,明确服务时间、服务半径、服务价格,实现手机一点,服务上门,满足居家患者的护理需求,减轻家庭负担。如今,医院周边5公里范围内,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等行动不便人群,以及母婴人群等特殊人群通过线上申请,可预约医院提供的专项护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母婴护理等居家健康护理服务。


强化多跨协同 提高服务便捷度

为提高“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便捷度,区人民医院强化多跨协同。首先是部门科室协同,以护理部党支部为枢纽,3个行政职能党支部,神内内分泌科、泌尿外科等多个临床党支部百余名党员干部和护理骨干组成9个专业小组的1+3+9协同服务工作模式,推动“互联网+护理”流程畅通,服务规范,确保“互联网+护理”服务机制高效运行,推动优质护理服务持续下沉外溢。其次是医生护士协同,内部建立“互联网+护理”医护协同制度,及时将护理、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反馈,方便为患者进一步治疗;针对病种复杂、病情严重等患者群体,提供医护一同上门服务,免去患者来回跑路、重复下单等,共同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最后是院内院外协同,依托九龙坡云医院平台,打通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的联动渠道,针对失能老年人或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形成“家医上报——社区管理——医院服务”的“互联网+护理”协同工作模式,推动优质护理服务从医院到社区、家庭的有机衔接。


全程追踪 精准把控护理质量

在提高“互联网+护理”管理的精准度上,区人民医院也是下足了功夫。杨以平表示,“互联网+护理”服务系统会对护理服务进行追踪,通过上传护理服务的每个步骤实现对护理人员全追踪、服务过程全追溯、用药剂量全分析等,精准把控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安全。对于“互联网+护理”患者的管理,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点对点地从用药、饮食等多个方面制订个性化的电子随访记录单,高效、便捷地完成关怀性随访、专病随访、复诊提醒、慢病管理等工作,形成闭环,为患者提供病程的全周期“互联网+护理”服务。

目前,区人民医院已完成“互联网+护理”服务达900余单,医院接单量占全区总量50%以上,零差错、零投诉,获得服务对象及家属高度认可。

下一步,区人民医院将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持续围绕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变革,不断探索更多的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努力当好区域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文字:曾建渝

图源:受访者

a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