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导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潮流之下,聚焦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的全球胜任力成为当下国际教育守正创新的题中之意。
川渝两地如何携手推动国际教育高质量发展?当前国际教育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如何培养融通中外、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围绕这些议题,华龙网集团发起“聚焦新时代青少年全球胜任力:川渝国际教育影响力人物系列访谈”公益活动,推进川渝两地国际教育观点分享、资源共享、平台创享,营造良好的国际教育舆论氛围,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教育生态。
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周黄伟就“国际教育”这一话题与各位网友进行分享。
华龙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之中,您如何看待当前国际教育的趋势和变化?未来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周黄伟: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国际教育正处于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变革期。我认为当前的国际教育有几个明显的趋势:
首先是多元融合。教育内容和方式正逐渐从单一文化模式转向多元文化交融。这不仅体现在课程设计上,也体现在教学方式和教育目标上。这种趋势也与陶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相呼应,教育不应局限于某一文化或传统,而应该开放、包容、并融合各种文化价值。
其次是技术驱动。在线教育、AI辅助学习、VR实验室等新型教育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但在眼花缭乱的技术变革中,我们应当时刻谨记,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成长,而不是知识的传递。技术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还是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因材施教”理念。
最后是全球接轨与合作。比如AP、IB等国际认证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同时也加强了全球教育体系间的合作。
这样的趋势也意味着,未来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更加注重“全球化人才”的培养。这不仅包括专业技能和学科知识,也包括文化敏感性、社会责任感和全球问题解决能力。
华龙网:结合国际教育发展,您是如何理解“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一论述的?
周黄伟:扎根中国,教育应该以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实际为基础。这意味着,学习全球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前提是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初心与责任。
融通中外,教育不仅要有本土性,还需要有全球性。这体现在吸收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与世界各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我们的愿景就是,让学生走向世界,把世界先进经验带回中国。
立足时代,教育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包括但不限于科技进步、经济变迁、社会需求等。这要求教育体制和教育者自身都要具备强烈的时代感和创新精神。在育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努力让陶老先生的“行知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光彩。例如,我们学校每年都会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教师全面参与的“行知学术月”等活动,紧跟时代前沿话题,让师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创新力。
面向未来,教育要着眼于长远,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这就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学科知识,也包括批判性思考、创造力、人际交往等软实力。
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这是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意味着要在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上,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华龙网:您如何理解“青少年全球胜任力”?您认为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化人才?
周黄伟:全球胜任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文化智商、语言能力、批判性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这些能力不仅限于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对全球问题和多文化环境的理解和适应。
未来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应该具有多元视野、社会责任感、数字素养、领导力、适应力和学习力。他们掌握多文化和跨学科知识,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不仅关注个人发展,也关心社会和全球问题,愿意为解决这些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环境中,具备足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既是问题的解决者,也是未来发展的引领者。
为了让育才学子更加具备全球胜任力,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国际教育中心自成立以来,不断加强学校的对外交流,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新加坡、日本、巴西等国家的优秀学校进行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现已与美国亚历山大道森中学、美国林肯中学、英国海因斯中学、加拿大兰里艺术高中、新加坡百德中学、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第十三中学、日本西条农业高中等近十所来自不同大洲的学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每年定期进行丰富多彩的师生互访交流活动。
华龙网:国际教育要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具备鲜明的办学特色。请您阐述一下贵校的办学理念、定位和特色?
周黄伟:重庆市育才中学校于1939年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是全国著名的师陶圣地,育才摇篮。学校继承和发扬陶行知教育思想,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中的“生活教育”模式,形成了“生活教育”的办学特色。
在国际教育的定位方面,不断开创学校国际化教育的新高度,一直是重庆育才中学不懈的追求。秉承着“育中华英才,纳世界胸怀”的国际教育思路,我们将目光聚焦世界,综合运用国际和国内资源,培养和造就坚守爱国主义精神、拥有世界眼光的优秀人才。
“行知文化”赋予了我们育才中学国际教育独特的教育内涵,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大力发扬和践行“大爱、奉献、求真、创造”的行知精神,在课堂教学和活动实践中传承“行知文化”,让学生能在“行”与“知”之间找到平衡。在育才这片肥沃的土壤里,我们践行“因材施教”,给予学生最个性化的培养与最温暖的陪伴。
华龙网: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眼光的国际课程。请介绍一下贵校国际教育课程体系的内涵和价值?
周黄伟:育才中学国际教育课程内涵分为三个方面。
多元课程结构:育才中学国际课程中心的学生,将学习国内高中课程、国际课程、国际竞赛课程、升学规划课程、各种活动课程等,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创新与国际化:通过引进国际化、创新化的教学理念,我们希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全球胜任力。
个体与社会价值的整合:通过多元化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能在个人发展的同时,明确社会责任和价值观。
基于课程培养目标及内涵,育才中学国际教育课程体系具有其独特价值。
全球视野与本土责任:我们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学生,同时也强调他们对本土文化和社会的责任。
高质量人才培养:通过全面而有深度的课程体系,为中国乃至全球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
示范与引领:育才中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不仅对内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其他同类学校提供了借鉴和思考的契机。
教育均衡与个性化:在追求全面性和高质量的同时,我们注重对每个学生个性和需求的关注,以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人文关怀。
这样的课程体系设计不仅能满足学生个体的多样化需求,也能在更高层面上实现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导向。对于育才中学来说,这是对陶行知先生“行知并重,办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最佳诠释。
华龙网:当前各种变化因素叠加,不少家长对国际教育出现了观望甚至焦虑情绪,对此,您对有国际教育需求的家长们有什么建议?
周黄伟:结合育才中学国际教育实际,我有三点建议给有国际教育需求的家长。
第一,更多关注孩子的适应力培养,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曾强调,教育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家长应教导孩子如何适应多变的环境和培养问题解决能力,而不是过分关注分数本身。
第二,更多关注孩子的核心能力与个性化成长。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教育应当是全面的,但也应当是个性化的,“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核心能力和全球胜任力,例如批判性思维、跨文化交流等。这些能力将比单一的学术成绩更能体现孩子的综合素质,做好应对未来挑战的准备。
第三,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家校共育。焦虑往往源于信息的不对称和未知。家长应与学校保持紧密沟通,理解教育方针和孩子的个人发展,同时也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家庭和学校应该是孩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因此,家长应与学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定期的沟通和参与,以共同推动孩子的全面发展。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减轻家长朋友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感,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受访者简介:
周黄伟,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教学能手,重庆市外文学会语言测试专业委员会理事,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主讲教师,九龙坡区“名优教师”,九龙坡区“成绩突出教育工作者”,九龙坡区“成绩突出教师”,获区个人“三等功”一次,多次获评校“岗位业绩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多篇论文在各类期刊杂志获奖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