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镇街 > 黄桷坪街道 > 正文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创新“四诊”护“未” 携手共育“花”开 黄桷坪街道探索“心理服务+法律服务+个性服务”工作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3-08-30 15:48



守望花季,“未”你而来,从“心”开始。如何让一株花苗能茁壮健康成长,最后傲立枝头、馨香满园?黄桷坪街道围绕辖区青少年“心理需求”导向,紧紧围绕“莎姐守未”,创新“四诊”法未成年人保护新机制,探索“心理服务+法律服务+个性服务”的工作新模式,共同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培育未成年人健康向上的心态,有力促进辖区和谐稳定。

▲街道为辖区孩子免费开展的暑假托管班。

“坐诊”把脉 播健康“花”种

男孩小华(化名),在去年夏天还是一个被贴上“无可救药”标签的“问题儿童”。当时,“小蕾花开”工作室的赵蕾和同事在辖区小学开展心理问题知识宣讲,四年级的一位班主任给赵蕾说了小华的情况:这个娃娃以前还是挺乖的,成绩也不错,但是这学期开始频繁和同学打架、上课故意走来走去扰乱课堂秩序、顶撞老师,还因调皮不小心弄伤了隔壁班同学的眼睛等,“家长也不管,老师也管不了”。

听完老师一肚子“苦水”后,赵蕾眉头紧锁:“孩子为啥突然变化这么大?他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随后,赵蕾通过对该学校校长、老师以及男孩所处社区、父母进行多方位访谈后,找到了问题的源头——父母离异,父亲带走了弟弟,他跟没有工作的母亲生活,母亲情绪不稳定几度轻生,父亲对他也漠不关心,为引起关注,孩子便有了一系列反常行为,继而老师们的不理解、同学们的孤立进一步将男孩逼往偏执的边缘。

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小蕾花开”工作室协同“黄桷义工”“涛姐法援”等平台资源,从学校、家庭、社会机构多条线同时对小华开展帮助,持续两个月不断地与小华父母电话联络、调解,同时与街道、社区等各方协商,最终帮小华母亲找到谋生工作,小华也终于实现了“与爸爸妈妈一起吃顿炸鸡、玩一次游乐园”的愿望,爸爸也会隔段时间就接他去过周末。

慢慢地,小华学习和生活开始回归正轨,正常上下学,上课认真听讲、主动融入集体……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也隔三差五到小华家慰问、回访。

小华的遭遇,并非个例。不少未成年人因家庭变故、学习压力等各种原因,导致患有心理问题。为了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解开心结,给孩子们心田种下乐观、健康、有力量的种子,黄桷坪街道整合“小蕾花开”“涛姐法援”“黄桷义工”等品牌资源,以71个基础网格为单元,构建“街道——社区——网格”未成年人保护三级服务体系,充分吸纳辖区职业心理咨询师、黄桷义工服务队伍、法律援助律师、网格员等本土资源,联合西南大学专家团队、心海心理产业园技术骨干等多元力量参与,建立160余人的服务队伍,每日安排服务队伍坐班接访,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解决青少年成长、游戏成瘾、厌学以及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出诊”到位 育茁壮“花”茎

“老师,女生和男生身体有什么区别?”近日,在黄桷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下简称“实践所”),一场别开生面的“性教育”科普讲座活动,吸引了辖区的孩子们。

活动中,来自西南政法大学的志愿者通过互动提问、看科普短视频等方式,给孩子们进行出生教育、性教育知识讲解,告诉孩子们男生、女生的生理区别以及身体的组成结构等,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来源,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学会远离“坏人”,在生活中更好地保护自己,提高安全健康意识。

“这只是我们暑期嘉年华系列活动之一,我们平均每周有三四场主题活动。”该实践所负责人贺明凤介绍,为了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实践所围绕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展示孩子们的作品。

“未成年人的保护,必须从源头开始。”黄桷坪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主任陈犁介绍,街道借助实践所等平台,将心理服务适时融入未成年人保护中,根据未成年人性格特征、行为模式、心理需求等,及时理顺他们的情绪、化解心结,形成了“心理服务+未成年人”工作模式,在源头上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危机干预和防范。

黄桷坪街道还利用“小蕾花开”工作室,依托西南大学、心海心理产业园等单位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力量等,将触角延伸至辖区的4所学校,将学生和家长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分别规划制定危机干预方案,精心设计其成长史、特殊行为史、心理特质等心理评估量表,实施“红色、黄色、绿色”三色精准管理,“用心”护航未成年人成长全过程。

截至目前,街道在辖区全方位开展“呵护花开——未成年人心理辅导”“青少年心理成长嘉年华”等讲座60余场次,对学生、家长、老师进行心理访谈60余人次。

“个诊”贴心 护健康“花”蕾

因50元话费充值被拒,留守儿童小明(化名)几度要跳楼轻生……去年辖区的这个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孩子,让“小蕾花开”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心疼之余,也心有余悸。

因此,“黄桷义工”协作“心海心理产业园”对于这类困境儿童进一步开展了亲子辅导活动“大手牵小手”,引导家长们如何正确处理与孩子的关系。

但亲子关系只是困境儿童所面临的其中一种处境,为让服务更具针对性,街道还推出“莎姐守未”一对一心理帮扶计划,心理咨询师通过沙盘游戏、绘画、心理问卷等多种方式测试后,逐步分析掌握小明等患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的真实想法,探寻他们内心存在的困惑,并根据不同情况给出专业解决方案。

自计划实施以来,有效缓解40余名青少年心理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等心理问题;有效解决10多名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亲子关系问题,缓解1名高中生抑郁症病情,帮助1名孤独症儿童成功转介。

“会诊”合力 促“心”花怒放

如何帮助有心理疾病的孩子们切实疏通心理“堵”点?黄桷坪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飞介绍,街道充分整合辖区国有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派出所、社会组织等60余家单位党组织资源,依托辖区“黄桷义工”社会组织力量和四川美术学院艺术特色,大力建设艺术康复中心、知识海洋减压中心、儿童心理成长室、团体辅导室等服务阵地,针对未成年人群体有声有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转介治疗、危机预警干预等服务,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同时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及“涛姐法援”“民艺坊”等阵地组织青少年开展法治讲座、心理健康辅导、手工技能培训等活动;依托“居民议事厅”解决涉及青少年的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等,通过与青少年聊天交心、排解忧烦及开展暑寒假“离校不离教”活动等,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疑释惑、打开心结,培育积极向上的心态。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源泉和活力所在。”陈飞表示,街道构建的“心理服务+法律服务+个性服务”工作模式,作为“莎姐守未”的一个抓手,积极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通过预测、引导和改善个体、群体、社会的情感和行为,促进青少年打开心结,并用爱心、耐心和真诚去温暖他们,浇灌每一朵心灵之花,直到“心”花怒放,花香满园。

记者 冉冉/文 区委政法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