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重庆,区文化旅游委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举、文化发展与文明养成共进,在大力建设文化强区、文明城区中塑造新标识、涵养新风尚,以数字化引领文旅融合发展,实施落实巴蜀文旅走廊建设等“八项行动计划”,力促产业发展“稳进增效”、IP塑造“改革求变”、行业服务“惠民有感”、市场监管“除险清患”,聚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文艺术魅力区,奋力谱写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稳进增效”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端午节期间,我区各大景区、商圈人气爆棚,酒店、电影院等文旅场所也迎来了一波客流高峰。据统计,全区累计接待游客100.41万人次,同比增长15.14%;累计旅游综合收入27029.47万元,同比增长7.39%。而今年春节、五一节等节假日,旅游方面数据较往年也有明显增长,2023年1-6月全区累计接待过夜游客196.87万人次,同比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旅游市场的持续回暖,离不开区文化旅游委围绕文旅产业“稳进增效”推出的一系列举措。
重大节会提振。今年上半年,成功举办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周暨中国·重庆首届国际光影艺术节,通过“1场主题开幕式+5场光影艺术秀+4个主题展览+2个特色集市+6个文化艺术活动”招徕全国各地游客,促进辖区“艺术范”“烟火气”快速回升,共吸引客流近60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5800余万元,有效提升重庆的城市文化影响力和国际传播度。最近,该活动还被市文化旅游委评为我市2022年度国内文旅宣传推广优秀案例之一(全市仅10个)。
▲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九龙滩活动现场。
消费促进出新。今年上半年,策划举办第七届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冬季)和第八届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春秋)九龙坡区分会场活动。在第七届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冬季)活动中推出“百万文旅消费券”惠民大放送、“百名大V游九龙”超本地化生活体验、“百家企业创意汇”文旅招商行走会、“百场演出艺术季”悦享九龙文艺汇、“百项原创潮流集”创意IP艺术市集、“百出快闪戏精彩”夜游嘉年华等6项品牌活动;在第八届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春秋)九龙坡区分会场活动推出“十分旅行 自在九龙坡”9.9元文旅惠民消费盲盒、“嗨购九龙·文旅消费券”等活动,两次消费季活动共计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115万元,参与群众116万人次。
暖企纾困见效。区文化旅游委持续开展“市场主体培优育强、文旅产业增劲蓄能、文旅消费扩需提振、宣传营销聚客引流、市场监管保驾护航”五大暖企专项行动,举办“我为企业找订单”“文旅向新·与您同行”文旅行业恳谈会等系列活动,充分整合辖区文旅资源、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2023年一季度文化产业增加值31.84亿元(全市第一,占比11.6%);旅游产业增加值17.94亿元(全市第三,占比7.2%)。
“改革求变”推进文化旅游深层次融合
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我区在全市率先上线了重庆巴人博物馆云上博物馆。该馆有电视端和微信小程序两种渠道,市民通过云上博物馆,即可饱览馆藏精品,选购博物馆文创,享受场馆预约等服务。
重庆巴人博物馆云上博物馆的上线,是区文化旅游委抢抓数字化改革机遇,全力推进数字文旅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区文化旅游委将“走出去”敲门招商和“请进来”共谋发展相结合,积极对接快看世界科技有限公司、喜马拉雅等多家数字文化头部文旅企业,大力推动全区数字文化发展提质增速。同时,区文化旅游委扎实推进文旅大数据驾驶舱建设,通过“数据中心大屏端+PC端+移动端”模式,搭建游客平台、智慧平台、销售平台三大应用平台,为游客提供“一机化、跨区域、全覆盖”的便捷服务,目前建成“九龙坡区图书馆”大数据支撑云平台(DLIBS系统)、“超星”移动图书馆、云上博物馆等数字文化应用12个,重庆动物园、重庆建川博物馆等景区智慧旅游平台11个。
除了推进数字文旅发展,区文化旅游委还积极投入巴蜀文旅走廊建设,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为战略牵引,进一步探索文旅融合、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新龙文旅IP,促进我区和成都市新都区两地联动发展,建设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今年上半年,我区与成都市新都区、市群众艺术馆首次联动举办“成渝地·巴蜀情”双城文化艺术周活动,为市民送上“双城·礼赞”主题音乐会、“舞动山城”街舞比赛、“川渝乐翻天”喜剧秀、“汉风雅韵·端阳夜游”传统文化体验游等十多个特色主题活动,日均客流量5万人次,线上观看达630万人次。我区还联合新都区举办“乐尽天真——巴蜀汉代艺术中的美好生活”展览,受到两地市民的广泛好评。
此外,区文化旅游委正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一是作为2023年全市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试点区,通过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六进、“5·19中国旅游日”集体宣誓、组织导游比赛等方式提升文旅行业整体服务质量。二是作为剧本娱乐行业发展试点区,通过严格剧本内容审核、联合整治安全隐患、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等措施开展创新管理,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推动试点工作迈上新台阶。
“惠民有感”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暑假期间,在重庆巴人博物馆里,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小小讲解员正向市民游客介绍博物馆内的文物。这是博物馆开展的“小小讲解员”夏令营活动,通过招募小学生参与博物馆讲解体验,让孩子们在讲解过程中启智增慧。在区文化馆,2023年少儿暑期公益培训班也在火热开展,少儿服装创意设计、少儿语言、少儿声乐、少儿模特5大特色课程吸引了100余名青少年参加。同时,区图书馆针对未成年人的阅读需求特点,推出了科普研学夏令营、奇思妙想故事汇、趣味编程一小时等十多道“文化大餐”,充实青少年的假期生活。
▲重庆巴人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
上述一个个别开生面的活动,正是我区坚持“惠民有感”工作导向,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的真实写照。
▲钟书阁·重庆中迪广场店获评重庆十佳最美书店。
区文化旅游委坚持以文为基,夯实公共文化设施基础,结合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对区文化馆、区图书馆、重庆巴人博物馆、刘伯承六店旧居进行了提档升级,馆舍环境明显改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坚持以文惠民,提升公共服务新效能。2023年承办“欢跃四季·舞动山城”2023重庆市街舞大赛决赛及颁奖晚会、重庆市第六届“书香重庆 阅读之星”有声阅读大赛第一片区赛等市级重大文艺活动。举办“文化强市 艺术育城”九龙坡区魅力人文艺术季系列活动,与9大市级院团合作,引进精品演出61场次,目前已开展44场次,惠及师生3万余人。持续推进演出进基层活动,在西彭镇和铜罐驿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共享美好生活”九龙坡区2023年“送演出进基层”端午节专场活动共8场次。举办2023年九龙坡市民诵读大赛暨第二届“新龙”市民诵读大赛展演展播活动,并在“书香九龙”微信公众号推送展播优秀作品10余件。“黄桷坪涂鸦艺术街区”荣获2022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百佳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奖·跨界文化空间”奖项,钟书阁·重庆中迪广场店、九龙书城获评重庆十佳最美书店。
▲九龙坡区魅力人文艺术季系列活动。
区文化旅游委还用心打造文艺精品,歌曲《我是守护的光》荣获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2022年度优秀歌曲,街舞作品《剪》荣获“欢跃四季·舞动山城”2023重庆市街舞大赛市级争霸成人齐舞金奖,曲艺作品《最美骑士“龙麻子”》荣获第八届重庆市戏剧曲艺大赛曲艺类一等奖,区文化馆春之声交响乐团演奏的《保卫黄河》荣获“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2023首届重庆市民器乐团队展演荣获金奖。原创抗疫主题歌曲《团结就是雄起》、双城文化艺术周主题曲《川渝兄弟》在中央及市区100余家媒体平台播出,全网浏览量超亿次。第四届中国梦主题歌曲西南地区青年歌手展演(通俗组)活动中九龙坡区选手荣获第一名,九龙坡区正成为文艺领域“新高地”。
“除险清患”有力防范化解行业风险
今年3月13日,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接到群众举报称,辖区某电子商务店在淘宝平台售卖盗版图书。执法支队立即展开调查,查明违法事实,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对该电子书店存在发行侵权原版图书作品的事实,作出责令停止侵权行为,予以警告,并处以2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该案是区文化旅游委今年查处的首例电商侵权盗版案件,也是区文化旅游委加强文旅市场执法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区文化旅游委制定下发《区文化旅游委2023年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建立“两单两卡”和“风险明白卡”制度,扎实推进文化旅游领域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火灾防控“除险清患”、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汛期安全及地灾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以计划检查、日常巡查、重点检查和“双随机”抽查、部门联合检查、第三方安全专家检查等方式,强化对文旅场所的安全执法检查,有力地整治了文化旅游市场,确保健康安全运行。同时,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出版印刷市场整治、互动显示屏清理等专项执法行动,重要节点期间采取“白加黑”“5+2”模式对文旅市场进行拉网式检查。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2320人次,检查企业1260家次,整改问题36个,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6个,受理相关投诉80起,办结率100%。
此外,区文化旅游委扎实推进信用建设,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深入推进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双公示,信息双公示归集率和及时率达到100%。进一步推进信易住、信易游、信易阅等信用场景在文旅领域应用,为信用良好个人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周暨中国·重庆首届国际光影艺术节吸引客流
带动文旅消费5800余万元
“成渝地·巴蜀情”双城文化艺术周活动日均客流量
线上观看达630万人次
两次消费季活动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
参与群众116万人次
一季度文化产业增加值
全市第一,占比11.6%
旅游产业增加值
全市第三,占比7.2%
2023年1-6月全区累计接待过夜游客
同比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文字:曾建渝
供图:区文化旅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