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文快讯 > 正文

坚守在大山的外乡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他都在

发布日期:2023-08-25 13:37


走在城口县治平乡新红村,人们会因这里的山清水秀而驻足停留。这里的天很蓝,在新红村格照坪高山蔬菜基地,一片片菜地分布在山野间,一垄垄、一片片长势良好的蔬菜缀满田间地头,色泽鲜艳,硕果累累,满是丰收的景象。一位头戴草帽、皮肤黝黑的男人穿行于地头,时而蹲下身去查看蔬菜情况,时而和干活的村民交流指导,在他的身后,是望不到边的崇山峻岭。

他是新红村格照坪高山蔬菜基地的负责人周诗云。从湖北宜昌到重庆城口,从繁华都市到深山老林,在整整八年时间里,外地人周诗云在城口县治平乡扎下了根。

▲新红村格照坪高山蔬菜基地负责人周诗云。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在这片他为之付出汗水的土地上,他见证了太多的改变:土路硬化了,干净整洁的道路蜿蜒到每家每户门前;村民的房屋修葺一新,错落有致地坐落于绿水青山间;游客增多了,曾经鲜为人知的小山村如今成为游客朋友圈里的“主角”。


01

父子齐上阵种植高山蔬菜

带动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


“你看这黄瓜长得多好,脆生生又鲜嫩多汁;这边一串串番茄红得像灯笼,直接就可以生吃......”像炫耀自己“孩子”似的,周诗云向记者介绍起他的产品,“每天至少采摘运输3000斤蔬菜,今年第三季度预计毛收入30万元,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蔬菜长势良好。

每天早上,周诗云和儿子周书宇都会准时开车到村里的路口,接上当地的村民前去基地务工。30岁的周书宇,在2016年就来到了蔬菜基地帮忙,那一年是蔬菜基地最困难的时候,“因为亏损,请技术员都请不到”,周诗云只好把大学毕业2年的儿子叫来帮忙。

运输、包装、采摘、加工等,啥活他都干,基地哪里差人他就去哪里。因为长期在大山里忙活,周书宇至今还没有找到对象。前几年他有些抱怨山里的无聊和闭塞,想回家乡发展,后面逐渐认可了父亲的事业:“这边已经开头起步了,投入了太多心血,不能轻易放弃。”

锄草、采摘、装袋......这些天,蔬菜基地里的村民忙得热火朝天。在这里长期固定打工的有20余位村民,68岁的李俊超就是其中一个。“我这个年纪在外面务工不太好找工作了,在家门口的蔬菜基地工作,每年能有个一万七八的收入。”他说。


▲村民在基地里劳作。

因为工作时间灵活,李俊超还可以在自家地里种庄稼、养猪。这些年,他家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房屋重新装修了,又新买了摩托车,生活蒸蒸日上。

据悉,新红村格照坪高山蔬菜基地通过流转76户农户的土地300余亩,种植了11种时蔬,年产蔬菜400余吨,销售额超200万。通过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获得土地租金收入10万余元,吸纳固定用工20余人,零散用工80余人,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入股的方式每年固定分红。


02

开弓没有回头箭

创业路上唯有坚持


周诗云说,基地的蔬菜统一运到城口县城,再运送到武汉、重庆等客商的手中,“销路是不愁的”。

如今的蔬菜基地已经步入正轨。回想起八年来的创业经历,周诗云一阵唏嘘:“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坚持再坚持。”

60岁的周诗云是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在当地,他曾拥有200多亩蔬菜基地、两个冻库和5000平方米的蔬菜加工厂,他和当地农民合作种植上千亩蔬菜,年产3000吨蔬菜,销往20多个城市。

2015年,因当地修高速公路从该地经过,蔬菜基地暂不能经营,他一直在物色下一个合适的种植基地。来自城口县的天麻种植大户曾告诉他,城口的气候、土壤不错,可以来试一试。

此时的城口县还处于“脱贫攻坚”期。在治平乡党委政府的邀请和支持下,周诗云前来考察,眼前的景象让他有些惋惜:“这里海拔800米至1600米,适合种植高山蔬菜,但是没有一点经济作物,当地群众种菜基本‘靠天收’,地上长的就是玉米、洋芋,不为销售而种。”

他决定试一试。当年,他负责出种子和技术,请当地30多户村民种植了50余亩四季豆,收成后全部由周诗云收购,“9月收购了六七万斤四季豆,卖到了武汉和重庆双福市场,每户村民获得了2000元以上的收入。”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2016年,他扩大了规模,在全乡推广种植,请村民种植了680亩五六个品种的蔬菜,同时在乡里建起了蔬菜加工厂和冻库。但由于村民种植技术、意见不统一,管理不到位,导致蔬菜采摘晚、品质不合格。虽然三分之二的蔬菜都不能用,但他还是如约向村民收购了所有蔬菜。

“前期已经投进去上百万了,不能停下来。”2017年,他换了思路,决定从村民手里流转300多亩地种植蔬菜,自己全程负责技术和管理,请村民前来务工。没想到收成时遇上连续50多天的雨涝天气,治平乡发生了泥石流,当时未硬化的土路根本无法用车将蔬菜运输下来,“请骡马背,人力挑,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当年就亏损了17万元。”

03

多方支持注入“能量”

以勤恳实干助力乡村振兴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周诗云有些气馁,“快坚持不下去了”。

好在,当时对口帮扶治平乡的城口县质监局(城口县市场监管局)伸出了援手,鼓励周诗云进行高山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并在标准制定、认证认可、技术指导、检验检测、创建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最终基地成功获批第9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项目。

此外,治平乡党委政府又支持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为蔬菜基地注入了资金方面的“源头活水”。

2018年,通往新红村的道路硬化完毕。当年七月份,基地蔬菜大规模上市,当时治平乡没什么交通运输工具,“出钱都调不到车”,在这焦急的时刻,城口县治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樊官勇帮忙找来一台长安小货车,这才帮他顺利地把蔬菜运了出去。

2018年下半年,周诗云又建了30个大棚进行种植。“从2018年这年开始,蔬菜基地有了转机,到现在已经步上了正轨。”周诗云说,这一切都离不开政府和当地村民的关心支持。

在基地工作的村民,都把蔬菜基地当作自家的菜园子对待。“有下雨下雪天气,他们马上到地里去查看;如果遇到外人不打招呼顺手采摘,村民第一个不干。”周诗云说。

2020年2月,城口县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摘掉戴在头上40多年的“贫困帽”。如今的治平乡开启了乡村振兴的“黄金时代”:稳步发展生猪老腊肉产业,养殖生猪1.03万余头;建立生猪老腊肉产业联合体,签约订单50户、生猪300头。创建12个山地鸡养殖小区,带动50只以上养殖户500余户,养殖山地鸡14.3万余只。新发展中药材1700余亩,在地药材总面积达到5000余亩,发展基地蔬菜255余亩,预计今年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能突破5万元,其中4个村(社区)能达到10万元以上。

在此背景下,周诗云干劲更足了:“家乡那边的事业我已经没有做了,现在全身心把新红村格照坪高山蔬菜基地做好,种好高山菜,铺就振兴路,我很有信心。”

▲新红村格照坪高山蔬菜基地负责人周诗云。



记者 冉冉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