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来源于网络)
作者:杨晨
近年来,重庆市九龙坡区聚焦老旧小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内外兼修做好改造工作,同时强化改后管理,让居民住得更加安全舒适。
抓住痛点 进行菜单式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每个老旧小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在改造中要充分满足居民最迫切的需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改到居民心坎里。”九龙坡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该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共同商议如何对家园改造,通过“菜单式”选择改造项目,凝聚起老旧小区改造的共识。
以民主村片区改造为例。该项目启动后,九龙坡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通过“三师进社区”行动,联动社区,召开院坝会、入户调研、发放问卷调查,汇总形成了“需求菜单”。按照“你点单、我买单”形式,通过微改造、巧利用等方式,综合运用“留、改、拆、增”多种措施,完善生活功能、产业功能、生态功能、人文功能、安全功能,全面解决大片区范围内房屋老旧、交通拥堵、停车匮乏、归家不便、配套缺失等痛点问题。
精准把握“供餐”与“点单”的关系,才能画出最大“同心圆”。目前,随着困扰居民的痛点问题一一破解,九龙坡区整治危房约3000平方米,改造提升老旧房屋58栋,建筑安全隐患得以消除,老旧小区的建筑质量及安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居民住得更安心、更舒心、更放心。
内外兼修 增加设施提升颜值
走进位于九龙坡区的“百年兵工厂”——重庆建设厂家属区劳动三村小区,映入眼帘的一栋栋老楼换上了淡黄色新衣,在石板路和绿树的衬托下显得韵味十足;小区新建了一个天蓝色的迷你花园,羽毛球场、木质座椅、健身步道等一应俱全,时不时能看到一些居民健身、散步,还新建了仅占地233平方米、有121个车位的立体停车楼,小区停车更加有序。
“面子新”,“里子实”,劳动三村小区坚持因地制宜、改善生活空间,在小区环境提升上做足了文章。
作为一个充满山城特色的山地立体小区,劳动三村小区高低落差最大可达25米,该项目在改造中结合了当地的地形地貌本底条件进行设计,尊重空间肌理,改善和提升人居生活,利用青砖修建小区山地主楼梯,坡地改造成休闲娱乐健身公园等,并挖掘社区历史文化,再现昔日生活场景,在史实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之间做到平衡,打造出一个“有记忆、有温情、有文化”的特色社区。
“干净,养眼!”改造后的劳动三村小区内外兼修、表里兼治,引得居民们连连点赞。接下来,九龙坡区还将继续着重功能优化,注重适老化改造、无障碍设施配置,完善健身器材等设施,打造社区议事堂,新建社区食堂,升级社区卫生站,为民谋福祉、添实惠。
多方参与 实行一体化物业管理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环节,“硬设施”焕新升级后,如何保持维护改造成果,成了重要的“后半篇文章”。
“我们将按照‘投、建、运、管、治、融’一体化工作要求,高标准启动民主村片区运营管理工作。”负责当地城市更新工作的企业负责人表示。
目前,民主村片区一方面引入专业化运营管理团队,高标准开展清扫保洁、绿化管护、垃圾清运等物业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创新片区管理、社会秩序维护等基层治理工作模式。同步上线“云上民主村”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服务社区居民,有效连接居民、物业服务企业、社区、志愿者和商家,形成“社区共建、共治、共议、共享”的新格局,最终实现“城管+物管+商管+智管”四管协同,实现精细、高效、便捷的智慧化管理。
近年来,九龙坡区坚持党建引领,在专业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加持下,通过楼栋“物业服务”、街区“城市服务”、产业“商业服务”一体化,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
同时,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多措并举发动社区中老党员、老干部和社区活动积极分子等“中坚居民”,让他们成为公共事务支持者、矛盾纠纷调解者、社区管理热心人和社区服务志愿者,让居民真正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提升了居民积极性,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另外,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打通投融资、设计、建设、后续物业管理等环节,实施全过程规模化运营,金融机构给予专项贷款支持,挖掘片区、社区、小区的闲置房屋、立体停车楼、农贸商超、广告、楼栋保洁等资源“造血点”,实现老旧小区的长效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