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镇街 > 谢家湾街道 > 正文

民主村里看宜居 有里有面见芳华

发布日期:2023-04-13 10:04



在这个属于居民自己的“新家”

有记忆更有未来


“民主村更新记”开栏语:一个老社区,往往是一座城的缩影,是几代人共同生活和守护的家园。近年来,城市更新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老社区在更新中不断探索“新生”的意义,一项项城市更新成果让百姓切实可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作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区),九龙坡区于2021年11月正式启动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如今,项目一期工程建设、产业布局已进入最后冲刺,将于4月28日正式竣工亮相。

一年多的更新之路,究竟给民主村片区带来了什么?从本期开始,《九龙报》将推出系列报道《民主村更新记》,全方位展示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的台前与幕后、前世与今生。

社区环境更新蝶变。

“师傅,这块砖有点翘,麻烦看看呢?”“要得,马上调整下。”这段时间,陈代蓉阿姨每天都要在楼下正在施工的人行道上走走,踩踩砖是否踏实,随时有问题,就让师傅来解决。她实在掩饰不了内心的兴奋,住了一辈子的老家属区,真的是一天一个新模样!

陈婆婆所住的谢家湾劳动二村4栋,正处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范围。自从2021年底片区启动城市更新以来,580亩建设厂老家属区的老街坊们实在难以置信:那些包含着居民深沉情感的“宜居梦”,正在加速成为现实!

本土居民与城市更新的双向奔赴

为不一样的民主村定制更新方案

“真正的‘宜居’,不仅仅指外表,更重要的是让住在这里的人感到身心舒服,有面子,更有里子,满足他们对‘家’的诉求。”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单位——九龙城市更新公司董事长周云江的释义,符合九龙坡区开展城市更新工作的初衷,更道出了民主村片区老街坊的心声。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实施,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的每一步,都遵循着这个“宜居”目标。

九龙城市更新公司在“三师进社区”活动中,不断深化着对这片建设厂老家属区的理解。

工人为社区居民家安装新玻璃窗。

“几十年过去,这里依旧住着厂二代甚至厂三代,有非常浓烈的文化传承。”周云江说。而项目EPC总包单位——重庆市设计院研创中心副主任余水和团队则记录了很多居民的希望:“路灯再亮一点多一点”“老树不能砍啊”“管道能不能不再堵了”“有个社区老年食堂就安逸了”……

与此同时,由区住建委主办的“市民医生”活动,也把热心市民、行业专家对“城市病”的诊断,包括社区养老服务质量一般、儿童门前楼下活动场地缺乏、中青年交往活动空间缺乏、停车位配建不足等问题,带到了规划设计团队那里。

这是一场关于本土居民与城市更新的双向奔赴。最终,民主村片区有了专属的更新方案:通过微改造、巧利用等方式,综合运用“留、改、拆、增”多种措施,全面解决大片区范围内各种痛点问题。

其中,居民们最感动的是更新对文化记忆的保留。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提炼运用建设厂历史变迁中的“西迁”“援建”“复兴”建筑风貌元素,把原住民记忆深处的电影院坡坡、戏水河沟、游园坝坝觅址重现,让街坊老店与新兴商业无界融合,成为一个“人文优先的市井烟火社区”。

街坊们的“许愿”每天都在实现

“回家路好走,红砖楼更新了”

陈婆婆说,她按捺不住的兴奋,是因为天天都能看到的变化,都来自街坊们的“许愿”。

从17岁进厂上班,到如今74岁,楼下这段路,陈婆婆走了几十年,小路从新到旧,从旧到破,她真切体会了什么叫“坎坷”。曾因路面“七拱八翘”,路灯又暗,她摔了两次跤,子女们劝她搬到新小区,但她心里放不下这个装满一生的老院子。

民主村里保留了许多参天的黄葛树,随处都有阴凉休息处。

正是这份对家的深沉情感,在“三师进社区”和“市民医生”活动中,她成了反映诉求的主力军。而在看到楼下开始铺新砖时,她又成了每天定时上岗的义务“监工”。

对64岁的老居民冯祖伟来说,苏式红砖房是他最关注的环节。“我从小就在红砖房长大,冬暖夏凉,曾经这里有100多栋,从天上俯瞰下来,红砖房矩阵组成了‘建设厂’三个字,那是我们几代人的骄傲。”

令他安慰的是,老旧的红砖房按照居民们的心愿,以特殊的方式获得了“新生”。

每一天,老街坊们都会情不自禁约着到楼下转转:一期项目的所有楼栋都穿上了“新衣”;建设渠新建的社区食堂、社区服务中心都进入了外墙装饰阶段;每栋楼下的小坝子有了新桌椅,甚至还有了专属的楼栋标识;国美支路万象城入口段,周边的护墙栏杆等焕然一新……每一位居民,都亲眼见证着自己的“宜居梦”一步步照进了现实。

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竣工亮相看点揭秘①

苏式红砖房的新生

“红砖房”每天都有新变化。

在4月28日正式亮相的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将呈现一处特别的红砖房建筑,其源自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苏式红砖房,曾为砖木结构,是几代建设厂职工的记忆。这幢红砖房在更新中保留了部分老墙体,在墙体外加设钢和玻璃罩,形成强烈的新旧时代呼应。

红砖房内部空间被划拨出来重新构建,建筑功能从住宅变为展陈空间,红砖房将成为城市更新文化展陈馆,充分展示九龙坡区城市更新试点以来的成果,以及社区的历史文化传承。

文字:高晓燕

摄影:曹鸣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