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游新闻
上天给他关了一扇门,但他却努力给自己开了一扇窗。如果说命运弄人,但伍洪玲却从不向命运低头,他知道,一旦低头,他就认输了。
“从不认输”,是这位瘦弱小伙子表现出来的特质,从小因病聋哑,通过后天训练,伍洪玲如今不但能够做到与外界用文字顺畅沟通,还在艺术创作上,表现出极高的天赋。
▲从事艺术,让伍洪玲的脸上多了很多自信
29岁的伍洪玲相比其他的同学,不但在绘画和纸雕上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还利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对部分画作进行拍卖,所筹款项用于帮助更多和他一样的聋哑儿童。
“我希望他们也能自立自强。”9月26日,接受记者采访的伍洪玲在采访本上写下这样几个字。
天赋男孩的“本事”
让你知道什么是“跃然纸上”
9月26日,记者受邀与伍洪玲一起,来到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官家林十方艺术中心。这个中心,曾经是他工作了很久的地方。
一件件纸雕、油画、草稿纸……他都轻轻地抚摸着,无比地珍惜。伍洪玲有一位恩师,他称之为“邵姐姐”,这位名叫邵丽桦的老师,对伍洪玲的评价极高:“他是个天才,真的太难得了。”
▲伍洪玲的画作
在邵老师的手机里,存着几幅伍洪玲曾经的作品,她尤其喜欢。
“这是他剪纸做的苗族少女。”邵老师指着屏幕告诉记者,当时,伍洪玲在剪纸和绘画上有了巨大的进步,大家都鼓励他向一些高难度的东西挑战。后来,去了贵州西江苗寨后,他看到那里的苗族少女佩戴的头饰,有了创作灵感。
“它们是活的。”小伍指着作品给记者在采访本上写下几个字。
记者认真辨别,才知道,所谓的“活”是少女的头饰全部用剪纸做成,一张纸片与另一张纸片间采用闭环或胶水粘连在一起,远远看过去,就像苗族待嫁的女孩的嫁妆一样,精美绝伦。
另一幅作品是用剪纸制作的牡丹花,几朵重叠在一起的牡丹,也是用剪纸做成,每一层的花瓣都干净、完整,记者注意到,这一簇牡丹不但有花还有叶子,惹得人心生喜欢。
“以前知道‘跃然纸上’,很多人说,看了他的作品,才知道这句成语的真正意义。”邵老师说。
后天聋哑的男孩
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天赋
1993年,伍洪玲出生在重庆市南川区太平场镇,2岁以前,他是个正常的孩子,突如其来的一场高烧,让他在药物的影响下逐渐失去听觉,慢慢地什么也听不到了,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
他的记忆里,会说的那几个名词,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了咿咿呀呀,直到再也说不出来话。
生活在农村,夜晚能看到很多很多的星星,于是,爸爸给伍洪玲取了个小名“星星”,长大以后,他第一次看到梵高的名画《星空》时,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星星。“那浩瀚的星空,就像我看到的世界那样,无穷无尽,实在太美了。”
▲画画的时候,伍洪玲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
伍洪玲更喜欢别人叫他伍星星,他在纸上写下这样几句话:星星也不会说话,但它却浩瀚如海。
2009年,小伍被父亲送到巴南区李家沱特殊教育学校读书,在这里,他看到了很多和自己一样的人,也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人。“我们最大的共同点是身体都有些残疾,但我们从没放弃。”
在学校的时候,小伍第一次接触到了画画,是由“艺术阳光”公益爱心团队的老师带来的,当老师们教他提笔画画时,他第一次觉得,自己有好多好多的想法,想要表达出来。
也就是这一次,十方艺术中心的邵丽华老师,才认识到这位残障少年的“天赋”,她这样描述:一张白纸,几笔描过,一个女人的头像就出来了,再来一张纸,又是几笔描过,一只肥猫的轮廓就有了,这孩子太有画画天赋了。
▲纸雕作品
一次偶然机会,小伍了解到,剪纸不光可以平面剪,还能立体剪,变幻无穷。而邵丽华也把这位有天赋的弟弟,记在了心底,她想的是,要借助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
不曾忘记初心
他边工作边自学油画
高中毕业后的小伍,面临着人生的两个抉择:一是去工作,二是拜师学艺。
邵老师说,当时,九龙坡有一位非常知名的剪纸大师,邵老师带着小伍和他的父亲一起去拜师。
“手艺者需要生存,这位大师提出的学费,对于小伍的家庭来说,有点高了。”思来想去,伍爸爸决定,剪纸这件事就放一放,先去找份工作。很快,小伍要去李家沱的一家配件厂当工人。
看到小伍转身的那一刻,邵老师流泪了。“这么有才华的人,是不是以后再也没机会碰剪纸了?”
临别的那一天,邵老师起了个大早,买了一大包的丙烯颜料和画纸。连写带比划地给他说:还记得我给你说的毕加索、蒙德里安、波洛克吗?要是你累了,就用画笔画吧,你记住,无论以后做什么,都不要忘了初心。
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跟着爸爸就走了,邵丽桦心里很难过。
▲在这块木板上刻刻画画,他创作了很多有意义的美术作品
这一别,就是两年。两年后,“艺术阳光”的一位老师收到了一个短信,写道:我是小伍,现住在李家沱,画了很多画……
“走,我去看看他。”邵老师至今都记得,两年后再次见到他,个子依然不高,租住在李家沱的两室一厅里,堆满了几大箱的油画,“天啦,你看,这不是毕加索、蒙德里安、波洛克的作品吗?”
小小的屋子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油画,有毕加索人物画、蒙德里安作品红黄格子、波洛克的抽象画,那一方天地,仿佛是一个小小的画展。
“我们当年对他的嘱托他没忘,这孩子太难得了。”后来,邵丽桦才知道,因为工作的枯燥,小伍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画画上。邵丽桦当即决定,帮助这位有天赋的少年,继续实现自己的梦想。
重拾初心再剪纸
他的作品为雅安地震募捐
2013年雅安发生地震,艺术家群体积极为地震灾区群众募捐,并为此举办了一个大型的赈灾义卖会。义卖会上,小伍的一幅六连屏的剪纸作品被北碚区一位爱心收藏家看中,最终以1.8万元价格拍下。
一边感恩于自己的作品有人赏识,一边有了自己的想法。这一天,小伍告诉邵老师,他不想上班了,希望专心从事艺术。
“只有不掺杂任何经济念头的创作,才是纯粹的,你才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看到小伍有这样的想法,邵丽桦很着急。担心自己不能说服他,邵老师又请来当初“艺术阳光”爱心公益团队的老师,苦口婆心地和他讲述艺术的成长,需要时间和兴趣的积累,小伍总算明白了,那些站在世界艺术之林的大师们,终其一生追求的只有艺术,并不掺杂金钱。
放弃了“卖钱”的念头,那个喜欢创作的小伙子又回来了,关心他的老师们为他找来了很多的创作材料,蓝色、绿色、黄色,各种各样颜色的纸,让他在剪纸的天地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灵感与快乐。
▲对待作品就像对待孩子一样,要用心呵护
2018年,小伍的人生轨迹又发生了变化,因为已有家庭的他,决定回到南川。没多久,经不住艺术的召唤,他还是选择了回到黄桷坪。
如今,伍洪玲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6岁的健康女儿。有空的时候,他还是在黄桷坪十方艺术中心创作作品,继续着他热爱的生活。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他用剪纸剪下了抗击疫情、白衣天使等各种作品,遇到需要爱心奉献时,伍洪玲还会跟随爱心妈妈志愿者团体一起,到各地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比如,教特殊学校的同学们学画画,“我希望他们也能自立自强。”伍洪玲写道。
▲刀起刀落,纸雕才能灵动地被呈现
记者手记:
柔弱的强者
瘦削的身材、听力和语言都有障碍,这样一个在外界看来,需要别人帮助的人,却一直凭一己之力,帮助许多需要帮助的人。
2017年,重庆市版权中心举行慈善爱心义卖,在得知那些义卖的作品会帮助到聋哑儿童后,小伍回到工作室,把那些他视若珍宝的作品收集了好多。拍卖会上,小伍的剪纸非常受欢迎,最终这些作品全被爱心人士拍走。
黄桷坪街道举行爱心奉献的活动,他也积极参与。
在我们的采访中,伍洪玲告诉记者,由于自身条件限制,经济不算太好,但邵老师曾经告诉过他,要想在艺术这条路上走远,要静下心来安心创作,才能有自我的特色。
如今,伍洪玲的女儿已经上了小学,这位健康的女孩,每天用文字和手语告诉爸爸,他们有声的世界多么精彩,“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未来也一定会五彩缤纷。”伍洪玲写道。
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张锦旗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