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游新闻
公交车突然出了问题坏在路上,最快5分钟,维修队伍就要出发,赶往施救点,对车辆进行修理;根据出现的问题不同,最快也只需要5分钟,车辆就能修理好上路,尽量不耽误乘客的上下班时间。
▲汗水打湿了衣服。
这是重庆交通开投公交集团西部公交梨树湾保修厂石桥铺车间的工作写照,因为比邻石桥铺商圈,且本身就负责148辆公交车的保养任务,这样一个车间,是一个工种的写照,更是重庆人勤奋、刻苦的真实反映。他们在三伏天里,用劳动和汗水,给成千上万的乘客提供舒心、舒适的出行环境。
一个记录“毛病”的册子
“462、打不燃”“222、卡档”“1407、漏水”……
一张A4大小的问题记录纸上,记录着7月以来,石桥铺车间接到的各种报修电话及对应车辆的情况,记录的问题并不多,但修理工师傅,要凭借自己的经验判断,这个现象背后隐藏的故障原因,到底是什么?
▲修理厂的办公室里,陈列着相关车辆前些年的档案。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修车,亦如此。石桥铺车间主任谭松告诉记者,当时,222报过来的毛病是卡档,但222路公交车是混动车,采用无级变速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自动挡,如果卡档,就意味着问题并不轻,带着电脑和CTS传感器,救援队出发了。此刻,距离报修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从车间到222路的起点站,直线距离不超过300米,但却要绕道石杨路、科园路,最后才能到达,这一圈绕下来花了8分钟。
▲太阳大得让人睁不开眼,但车辆出了故障,修理人员必须第一时间到场。
到了现场后,工作人员迅速进入修理状态,谭松告诉记者,问题和他们预估的一样,为了节约时间,更换好CTS传感器后,车辆正常上路,他们将换下来的部件带回修理厂维修。
▲地沟修车,非常闷热。
这个册子,一共有二十多页,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车辆存在的问题以及修理的时间,这些时间,是每一个修理工在和故障赛跑的细节缩写。
西瓜、冰水和随时都能小憩的长椅
在修理厂,西瓜是夏天必备的度夏水果。最近这段时间,工作人员会到附近的水果市场购买西瓜,谭松和同事切好西瓜,然后放到冰箱里冰冻起来,到了最热的中午和下午,累了或者渴了,才能想吃就吃。
冰冻的水也是随时都有的,但谭松并不建议大家热了就喝,“太冷的东西,喝下去对心脏也不好,稍微回一下常温再喝,对身体没那么大的影响。”
▲西瓜是盛夏的必备
车间旁,是一排平房,也是办公室,里面装有空调。办公室里,安装了几排长椅,谭松告诉记者,由于修车是高强度的劳动,修理工师傅们会非常辛苦,遇到下午不那么忙的时候,大家就会坐在长椅上休息一会儿。但若报修电话一响,刚刚还在休息的修理工师傅们,马上就会进入工作状态,随时等候出发。
城市公交的“全科医生”
机械、空调、电路……几乎车辆可能出问题的每一个地方,谭松告诉记者,修理工师傅都要涉足,因为这些年,随着时代的发展,车辆的变化也很大,从过去的机械式车辆逐步过渡到混动再到现在的新能源,只能修一样,是不行的。正是对修理工师傅要求的不断提升,才成就了包括谭松在内的修理人员,逐步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我的价值。
▲解决好电路问题,车辆才能轻松上路。
今年,谭松被评为公交集团劳模,同时,被评为重庆市交通开投集团优秀共产党员。“在我们这里,辛苦努力付出的人还很多,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保障城市公交有序运行。”谭松说。
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