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工作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而在我们身边,恰好有这样一群“绣花工”,他们无论严寒酷暑,都穿梭在大街小巷,为我们守护市容整洁、维持摊贩秩序、排查隐患风险……默默用脚步“绣织”出城市的生机与活力。他们有一个不太被人熟知的名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信息采集员。
牟万红,是一名在基层一线工作了12年的专职信息采集员。从部队退伍后不久,他就开始从事城市管理问题采集工作。没有固定的工位,带着一张工作牌、一部智能手机,像牟万红一样的信息采集员每天都在用脚步丈量城市的大街小巷。夏季天气炎热,牟万红每天早上7点就要出门,沿着自己负责巡查的二郎街道科城路社区周边,连续走上近4个小时。
“我们上午下午都要巡查自己的网格,每天最少走一万多步,多的时候可以达到两三万步,像这种绿化、道路设施、天然气通讯井盖,我们每天可能有二三十件要传送到中心平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二郎街道科城路社区信息采集员牟万红告诉记者。
在科城路社区垃圾站旁,牟万红自豪地带领我们去看了看,经他反映后刚整改完工的垃圾站,要知道半年前这里还是仅靠几块挡板围着,又脏又臭,污水横流的垃圾堆。记者了解到,新的垃圾站将在8月初投用。
像这样经他拍照上传,然后整改成功的案例,还不计其数。正在施工的恒基·雍翠名门小区1号门左侧的绿化带,以往坡度陡峭,行人过往十分不便,现如今坡坎摇身一变成为“城市绿地空间”,这一切也都离不开牟万红的功劳。
“以前这里就是一个树林,带着娃儿没法儿在这里玩耍,现在好了,改成花园了,又漂亮又多了个耍处。”市民李女士说。
就是这样看似繁琐枯燥,却又事无巨细的工作,牟万红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着。极端天气阻碍不了信息采集员们前行的步伐,但有时面对蛮横不讲理的摊贩,不理解的群众和抱怨声,他也只能耐心的解释,争取大家的支持。
随着科技时代的进步,有人说科技已经可以取代他们这样看似又笨又慢的人工了,但牟万红认为,“绣花工”的出发点在“精”,落脚点在“细”,这就要求城市管理工作“在细节处打动人、在细腻处温暖人”,所以这一切都离不开他们这一群人。
据了解,在我区,像牟万红一样的信息采集员还有60余位,他们默默用脚步“绣织”城市蓝图,只为全力守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今年以来,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信息采集员共上报并立案122567件,处置完成115800件,结案率约94.48%。
“我们绣花工人绣花眼睛要尖,手要细,慢慢绣,这样的问题,那样的问题,我们要去慢慢解决,我凭着一颗真实的心, 脚踏实地把这项工作做好,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因为它带给我们是一种美的享受,这个城市干净了,人民素质提高了,人也文明了,风景也好了。”牟万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