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万象 > 正文

九龙坡教师夫妻援藏三年 书写一段难以割舍的渝藏援教情

发布日期:2022-06-30 15:36

 来源:上游新闻

回到重庆10多天,重庆铁路中学的英语老师孙润英的梦里,依然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五彩的格桑花、蓝的没有一丝杂质的天空、露出天真笑容的藏族孩子,还有留在雪域高原3年的宝贵时光。

3年前的盛夏,正在课堂上上课的孙老师接到援藏的通知,火速和丈夫刘凡刚一起,前往雪域高原西藏昌都,并在那里开展了长达3年的援藏教学。

3年后的今天,高考放榜。她所教的两个班喜讯传来: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高22届理科10班英语平均分名列同层次6个班中第一名,文科12班名列文科班第一名。其中文科12班平均分63.2分。


这个分在一般人看来不算高,但在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孩子和家长们眼中看来,这个分数,是老师和孩子们花费巨大心血才换来的结果。

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如今的“信心满满”,雪域高原留给孙老师的不仅有美好的梦想,还有那今生今世永远无法割舍的师生情谊。

6月13日,孙润英完成今年高考、结束援藏任务后回到重庆,去的时候是锣鼓喧天的去,回来却只能悄悄地离开,“娃娃们舍不得,我也舍不得,这一次走了,我今后还要回去看他们。”


夫妻俩的约定

要去雪域高原完成一个援藏梦

孙润英和丈夫刘凡刚都是重庆铁路中学的老师,也都是党员。

孙老师告诉记者,2019年夏天,她在教室里接到了援藏的通知,而这份通知的到来,她并不感到意外。

早在一年多以前,丈夫刘凡刚就曾动员过她:“儿子都去上大学了,我们这辈子都当老师,也该去实现一下自己的梦想了,要不,我们俩申请去援藏,好吗?”

对于丈夫的提议,孙润英表达了认同,因为她也想去看看那里的孩子、雪域高原的天空。

2019年8月15日,夫妻俩抵达昌都。

▲孙老师和丈夫在雪域高原实现了梦想

没想到,严重的高原反应就让两人差点打了退堂鼓。孙润英说,头晕、上楼感觉脚不受控、睡觉都感觉难受。

刘凡刚突然想到在哪里看过,如果要想减缓高反,可以在晚上睡觉时,用棉签蘸点水在鼻子上,没那么干,也会舒服一点。

第一晚坐在寝室里,夫妻俩对视,眼神里除了彼此的鼓励,此刻已经说不出来更多的话。


从零起步的英语

她在别人的瞩目中完成教学

第二天上课,孙老师带着小蜜蜂走进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9班的课堂。

在重庆上课,孙老师不会用小蜜蜂,但在昌都,受高原反应的影响,说话比较困难,一句话要分成四五次才能说完,为了上好第一堂课,她硬是强硬克服着高反,打起精神把课上下去。

“Stand up!”这句英文说了,她发现课堂里一片安静,原来,孩子们由于学英文比较晚,加之没有形成英语语境,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对孩子们来说都很难。

高二接手的理科9班,一张满分150分的试卷,该班级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平均分仅为33.2分,摆在她面前的是一道坎,如何迈过这个坎,是个难题。

▲2022届高三年级考前辅导,孙老师给同学们打气

另一方面,语言沟通也存在问题,因为大部分的学生来自牧区,他们平常多数时间说藏语而少有说汉语,语文基础也比较差,因此,在交流时,比较困难。

课代表卓玛拥措是个可爱的女孩,这个能流利讲述汉语的女孩承担起了“翻译”的职务,就这样,在中文、翻译和英文之间不断切换的课堂顺利开课了。

孙老师下了第一节课,也给自己立下了任务。

她回到宿舍打开电脑,把初一、初二和初三的英语单词挨个打下来,然后打印成册分发给同学们。

每天晚自习,孙老师的任务就是守着孩子们在教室里读单词、背单词。

“有的孩子记忆力好,背了就能记住,有的孩子记忆力差,头天背的第二天就忘了。”于是,她就采取打补丁的记忆方式,不断地强化记忆,最终,让孩子们成功掌握了初中的英语单词。

第二步,孙老师教大家认识音标,即便不认识的单词,有了音标就像拼音一样,就能把它的读音拼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强调英语和拼音的不同。三个星期的时间过去了,字母的问题解决了,半个学期过去了,音标的问题解决了。

而半个学期的时间,高二的课本还没有切入,有好心老师悄悄提醒她,但她很有信心,按照自己的方法来教,没问题。


从最后一名到第七名

她把方法编成校本教材给大家共享

这一学期的半期考试,9班的英语成绩在11个班的排名中,从倒数第一上升到第七名,且与下一名的差距还有点大。

孙老师对这个班的提升,吸引了很多老师的关注,也有不少人向她讨教如何提升成绩。

为此孙老师针对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学生的特点,给孩子们编辑了高中三年的校本教材,通过老师教学、学生主动背诵、老师监督成果的“老办法”,让不少学生重燃英语学习的兴趣。

2021年,她所在的理科9班高考平均分从33.2分,提高到53.7分,涨了20.5分。文科班平均分达到58.2分,创下了历年英语平均分之最。

当年秋季学期,她再次接下一个高三班,用同样方式陪伴学生一路走来。

这其中,一位叫土登曲珠的孩子,从最初的英语说多错多只能考50多分,到今年高考考了102分,这50多分的进步,对于英语基础非常薄弱的土登曲珠来说,只有他才知道,这一年的时光,老师是如何一个字一个字纠正他的语法错误、鼓励他写英语作文的。

即将启程返回重庆的刘凡刚也圆满完成了援藏的任务,他主要负责从机制和系统上对昌都一高的信息技术进行架构,同时带给师生们一些创新的思维。

在他与同事们的努力下,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信息化增强了师生的技术素养,也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刘凡刚还带徒弟,帮助藏族青年教师成长。

▲孙老师在雪域高原留下了太多的感情

三年的时光,夫妇俩把爱留在了雪域高原,收获了成长和友谊,同时也留下不少遗憾:儿子大学期间出国考研无人陪伴,在重庆家里吃了将近半年的外卖;刘凡刚的父亲病危,夫妇俩也无法床前尽孝。

今年高考结束后,孙润英先行返回重庆。担心分别太伤感,她没有告诉孩子们归期。这几天,同学们还在微信里说:“Miss Sun,回重庆前请一定告知,我们还要好好聚聚呢……”

而土登曲珠的梦想大学是西南大学,他希望到孙老师上班的地方——重庆,来看看与昌都不一样的地方。


新闻链接:

一套藏族服装的故事

一段难以割舍的渝藏援教情

在孙润英回家的行囊里,有一套洗得干干净净的藏族服饰,这是2021届毕业时,女学生泽卓嘎和其他同学一起,送给老师的礼物。

她还记得那一天,同学们要拍毕业照,在此之前的几天,泽卓嘎突然搂着自己的腰卡了几下,“我当时以为这是民族的一种友好表示,也没往心里去。”

没想到照毕业照的那天,泽卓嘎悄悄咪咪地把她邀请到女生寝室,为她换上了一套藏族服装,就这样,穿着藏族服装的孙润英和同学们照了一张难得的毕业照。

▲孙老师穿上学生们赠送的藏族服饰

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孙老师说,自己这一生最美好的回忆,就是雪域高原这三年。

孙老师还记得2021年9月10日的这一天,一位名叫嘎玛泽西的女孩给自己送了一张英文写的卡片,洋洋洒洒的一大页念完,她的表情又惊讶又有些许无奈。

惊讶的是,孩子们在英语基础很薄弱的情况下,能写出一张英文卡片,很不容易。而无奈的是,这张英文卡片,每一句都有错误。

“但孩子们对英语学习是有兴趣的。”为此,孙老师鼓励大家写、背英语,一旦某个同学在句子中把英语应用正确,就会鼓励他,从而激发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回重庆只代表这一段援藏工作的结束,孙润英和丈夫都希望,这段在雪域高原结下的情谊,能够永久开花。

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a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