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万象 > 正文

天生的古道热肠 甘做热心志愿者 患癌孃孃李秋华16年为社区邻里撑起一片温暖的天

发布日期:2022-06-10 15:16

她是照顾瘫痪母亲10多年的孝顺女儿,是邻居孤老口中的“女儿”,是社区街道的热心大姐,更是儿媳妇口中的好妈妈。

她是黄桷义工,更是荣登“中国好人”的志愿者李秋华。

2008年,患上癌症仍坚持做志愿者,李秋华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的普通人。如今,14年过去了,李秋华近况如何呢?

6月初,记者和李秋华约定在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新市场社区见面。说话语速不快、爱笑,是66岁的李秋华在很多社区老人心里留下的印象,好多空巢老人都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

▲热爱生活、热心志愿服务的李秋华虽然患过癌症,但目前已经基本上痊愈。

2006年,为了照顾母亲,李秋华搬家到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新市场社区25栋,成为这里的常住居民。为了让邻居不再走粪水横流的过道,她自发募集资金为楼栋更换下水管道;邻居张婆婆独居一人,李秋华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伺候;每年的冬日针爱活动,李秋华不但自己主动参加,还会发动更多的邻居一起给山区的孩子贡献一份温暖。

有人说,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更多的人评价李秋华:伐薪烧炭,温暖别人。


为照顾瘫痪母亲

她辞掉工作,一坚持就是十多年

新市场社区的所在地,大多是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邻居陈大爷说起李秋华,赞许地竖起了大拇指:小李是我们这一片出了名的孝顺娃儿。

而事情,要从李秋华的母亲生病说起。

2002年,李秋华从重庆玻纤厂退休,因为退休时才46岁,她就在外面找了一份工作,继续上班。

2006年,母亲因病瘫痪在床,“考虑到母亲年龄大了,需要人亲身照顾,我回家和我爱人商量了一下,就辞掉了工作。”辞掉工作的第一天,李秋华就搬来和母亲住在一块儿,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坚持就是10多年。


热心肠+好心人

她的举感动了当时的社区书记

李秋华母亲居住的25栋是一栋楼梯房,由于下水管道当年安装的尺寸和角度存在问题,导致粪水和生活用水横流,居民过路上下只能搭跳板,每次进出,只能捏着鼻子,就连窗户都不敢打开,也给大家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搬过来时,就要过年了,李秋华看到这一幕,感到伤脑筋,“虽然我母亲住在那里,但其实邻居我都认识。”于是,李秋华就挨着25栋48户的门逐个敲,一边说这管道长期溢水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一边说看大家能不能凑点钱,在春节前找个工人来解决堵塞的问题。

恰好那时,新市场社区的书记贺鸣凤也对25栋下水管堵塞问题感到头痛,她在现场想办法解决堵塞问题时,就遇到了刚从各位邻居家募集修水管资金的李秋华,“好难得有这么热心的居民,真的很感动。”如今,已经退休的贺鸣凤书记依然很感慨。

很快,楼上楼下的邻居也都同意了李秋华的建议,大家凑钱请来工人师傅,总算在年前把下水道问题解决了。

年后,李秋华觉得经常请人清掏也不是办法,于是,她找到贺鸣凤书记,主动提出想再次找居民募捐,把楼房的管道换了,彻底解决脏乱臭的问题。正是这一次的主动作为,让贺鸣凤对这位面善心美的新邻居更加肯定。


照顾母亲十年

她也是周围邻居的好女儿”

母亲瘫痪在床,李秋华必须亲力亲为地照顾,由于瘫痪的人常年无法下床,李秋华每天都要给母亲捏腿、擦拭身体,每个月她还会带着母亲到医院去复查。

瘫痪许久的母亲从慢慢地挪动下床,到拄着拐棍能走,最后还能下楼和邻居摆龙门阵。好多老邻居看到李秋华母亲的变化,都说是这个孝顺的女儿给了她妈妈第二次生命。

她也深刻地践行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意义。

同住在新市场社区的张家瑞婆婆当时已经80来岁,由于没有子女,老伴离世后,她就成了孤寡老人。

李秋华经常到张婆婆家去看望她,考虑到对方一个人做饭比较麻烦,每次在给母亲做饭时,她也会给张婆婆做一份送过去。

▲李秋华获评“重庆好人”

但渐渐地,老人家的精神状况越来越差,常常半夜起来吵闹,影响邻居休息。

李秋华记得,自己婆子妈离世的那一天,她正和家人在守灵,接到了社区打来的求助电话,原来张婆婆又犯病了,社区派了好多志愿者前去安抚老人,都不见效。

无奈之下,社区只好把李秋华又“请”了回来。李秋华现在都还记得,当她出现在浑身是汗的张婆婆面前时,老人家神志突然清醒了,拉着她的手一直说:“哎呀,我女儿回来了,回来了就好了。”

安抚老人的情绪,把她送回家,等着她睡着了才离开……

就这样,李秋华变成了别人的女儿,也给张婆婆的晚年带来了更多的温暖和幸福。李秋华告诉记者,如今张婆婆90多岁,她在社区和邻居的关心下安享晚年。


罹患癌症不屈不挠

她在爱心奉献的路上书写更大的“爱”字

2008年,李秋华被查出患有早期淋巴癌,需要定期进行化疗和药物治疗才能延续生命,这对工资收入微薄、负担沉重的她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

▲常到社区帮忙,社区上上下下都认识她

长期的病痛折磨、生活的种种艰难,并没有压弯这个弱女子的脊梁,她不仅一如既往照顾好母亲,还力所能及帮助身边的空巢老人。

看着女儿憔悴的身影,李秋华的妈妈有些不忍心,说:“要不给老人说,最近就别去了。”

但李秋华不肯:“妈妈,别人把我当作女儿,我不能这样说不去就不去。”

当年,重庆市文明办举行的“冬日针爱”活动举行,作为一个有爱心的志愿者,李秋华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后来,“冬日针爱”活动再次举行,因癌症复发躺在病床上输液的李秋华主动问社区书记,“啷个我的毛线还没给我送来?”

在病床上,李秋华利用输液间隔的那点时间,一针一针地为山里的孩子编织美好的童年和温暖的冬天。怕时间不够,李秋华便在夜里偷偷织起来,被巡房的护士发现强令禁止时,脸色苍白的李秋华讪讪一笑,“马上就好了,马上就好了。”10多年来,李秋华从未缺席过“冬日针爱”活动,她为山里孩子们编织的围巾、手套、帽子已有好几百套。

十几年的坚守,李秋华的心中,有着无数团温暖的灯火照耀着她的精神家园,而她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播着这些灯火的温暖,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有需要的时候,她还是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志愿者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今,李秋华的母亲已经去世,她自己的病也大为好转,“基本上没问题了。”她告诉记者,由于儿子结婚生子,为了照顾孙子,现在多数时间在家带孙子。

“我和儿子、媳妇关系也很好,一家人相处得其乐融融。我想这就是志愿者的含义——温暖他人,也照亮自己。”李秋华说,自己还被儿媳的单位评选为“最美妈妈”,这份荣誉也是对家庭的最大肯定。

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a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