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游新闻
当路口的红绿灯变绿时,“走了、走了,过马路走斑马线哟。”罗群庆婆婆今年74岁,她戴着口罩站在路口,朝着即将过马路的人群呼喊。偶尔看到耍手机的行人,罗婆婆还会主动上前提醒对方:过马路不要看手机。
这份活儿看起来只要动动嘴皮子、挥挥手,但是她却是成千上万小学生家长心目中的“交通婆婆”,是孩子们安全的“守护神”。
▲罗群庆婆婆每天一到铁路小学门口,就开始换行头,为孩子们站岗
10年前,罗婆婆就开始义务在九龙坡区铁路小学门口这个路口值守,指挥着成千上万的小学生安全过马路。如今,被她安全指挥着长大的孩子们毕业了一批又一批,而她依然坚守在铁路小学门口的红绿灯前,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呵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她说:“我身体硬朗,只要干得动,就要为孩子们多干一点事。”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不少家长带着最真诚的谢意来看望罗婆婆,感谢她十年如一日地付出,给小朋友们撑起了一把安全的大伞。
▲这个路口,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安全与幸福
一个血淋淋的事故
让她给自己增加了个“工作”
退休前,罗群庆婆婆是铁路的职工,那时家住黄桷坪小水池的她受居委会所托,负责收取整栋楼的清洁费。
罗婆婆的“铁面无私”在居民中小有名气。有的居民不愿意交每个月2元的清洁费,罗婆婆就跟对方“斗硬”,“不交也可以,从今天开始你就不准下楼扔垃圾,每天放在门口,一个月30袋,少一袋都不得行,凑满了,我陪你拿到外面丢垃圾。”
一来二去,不愿交清洁费的邻居都怕了这位“铁面无私”的罗婆婆。每个月,只要罗婆婆上门收费,整栋楼48家人都会整整齐齐地把清洁费交上,罗婆婆也因此给居委会领导留下了干事很有方法的印象。
50岁后,罗婆婆从铁路上退休,成为社区里的志愿者,帮着街道和社区,给老邻居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过,一起意外事故的发生,让罗婆婆在志愿者这件事情上决定主动作为。
时间回到10年前,这天傍晚,她出门散步,听到一个“噩耗”,一位她认识的医生的孩子,在放学回家过马路时遇车祸身亡。
“这个事情虽然发生在别人身上,但我很心痛,那个孩子,我也认识,真的不敢去细想。”回到家里思前想后一夜,她决定从第二天一早开始,就去附近的铁路小学门口值守,“我要守护着孩子们安全过马路。”
▲大车小车都要听罗群庆婆婆的招呼
从不被认可到受人尊重
“交通婆婆”10年坚持做好一件事
第二天早上6点,罗婆婆就起床了。当时,她已经从小水池搬到了位于黄桷花园的家里,从家走到铁路小学,只要3分钟。穿上当志愿者的衣服,罗婆婆站在小学门口的这个路口指挥起孩子们过马路。
当时的马路不如现在宽敞,还有些坑坑洼洼,遇到下雨天,过往的车辆一旦车速快了,对上学的小朋友们来说,就有可能溅湿全身。
“最开始,人行道的绿灯亮了,我招呼车辆停下,然后带着娃娃们一起过马路。”罗婆婆回忆,由于那会儿没有“设备”,只能靠嘴喊。后来,社区送了罗婆婆一个口哨,她就用这个口哨指挥孩子和家长们过马路。
起初,也有很多人对于她的举动表示不解。“有个别家长自己闯红灯,也带着孩子闯,我就硬拉着他,不准他们走。”罗婆婆说,那时候,不理解的家长就和她吵架:“关你啥子事,你还管得宽呢!”
对于别人的不解,罗婆婆也不在乎,她一边解释横穿马路的危险,一边继续扮演自己“铁面无私”的志愿者。
直到有一天,当她拉住一位正准备带着孙女闯红灯的爷爷时,这位爷爷正准备开口骂人时,斑马线前发生了“恐怖”的一幕:两辆刹车不及时的车发生严重追尾,前车已经冲出斑马线一大截,老人这下才感到后怕。
“他埋着头,估计也吓惨了,当时如果他要冲出去,后果简直不堪设想。”罗婆婆觉得,自己的每一次出手,都当作自己挽救了一个家庭。时间推移,慢慢地,闯红灯的人少了,而罗婆婆却一直坚守在这个路口。
▲红绿灯时间倒数,没变绿之前,谁也不许过马路
传递安全的意义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路口的值守
因为对安全的高度重视和深度参与,罗婆婆受黄桷坪街道的邀请,多次成为社区的安全宣讲员。宣讲台上,那位平时在交通安全面前“铁面无私”的老人化身成为温情的讲解员,讲述交通安全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我们的生活之所以快乐,是因为我们有健康的体魄。假如不按规矩来闯红绿灯,后果一定是给一个或者多个家庭带来很深的痛苦。”生动的演讲搭配鲜活的案例,让很多老人都重新树立了安全意识。更值得惊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路口的值守工作中来。
采访现场,记者看到,从四川美术学院开始沿着坡路而下的多个路口,都有两位志愿者现场值守,每位志愿者值守一侧,确保两侧的行人都能遵守过马路的规定。
而如今,仅在黄桷坪坚守交通岗位的志愿者就多达20余人,他们会在每天的早晚高峰期在有斑马线的红绿灯前值守。通过志愿者引导的方式,这些有红绿灯的路口,再也没有出现过交通事故,极大地保障了孩子过马路的安全。
▲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罗群庆婆婆的队伍中来,守护更多家庭的安全
一水一帽一旗帜
坚守10年路口 她感动无数人
罗群庆婆婆每次去铁路小学门口当志愿者,都会提着一个口袋,口袋里面装着一瓶水、一顶帽子和一面指挥行人过马路的旗帜。
从家里抵达铁路小学路口,罗婆婆会把口袋挂在一旁的电线杆上,然后在路口指挥交通。疫情前,她会吹口哨,孩子们听到口哨一声短促的响声,就知道可以过马路了。而如果人行道的红灯即将亮起,她就会吹一声长长的哨声,催促大家尽快走到对面马路。
▲“走走走,注意安全!”罗婆婆招呼小学生们过马路。
疫情后,她隔着口罩招呼大家,“快点、走快点,不要在马路中间嬉戏,很危险。”“老人家,你带着孙子过马路,要给孙子带好头。”尽管声音不大,却声声入耳。坚守10年后,罗婆婆的义举也感动了许许多多陌生人。
小孙以前是铁路小学的学生,现在已经毕业9年。她在读六年级的时候,就看到罗婆婆在这个路口值守,如今大学即将毕业的她回来看外婆,还特意上前打了个招呼,“罗婆婆,您身体还好吧?”简单的问候,却让人倍感温暖。
▲用自己的热心守护好千家万户孩子们的安全,罗婆婆觉得值得。
如今,74岁的罗婆婆也有一个心愿,她希望年轻一些的志愿者能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形成一种后续的力量,“守护下一代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事。”
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