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汇八方
“屋头有废书烂报纸的,收来卖了哟!农药瓶瓶莫乱丢,拿来一样能卖钱。”每到周一早上,家住重庆九龙坡区陶家镇的丁大爷就能听到门外的叫喊声。
存了一个星期的废纸壳,他赶紧提着去收货的地方,卖了5块钱。“以前这些东西乱丢,非常污染环境,现在有了‘收货郎’,垃圾处置的烦恼不但轻松解决,那些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还能通过集中变卖,换成钱。”丁大爷开心地说。
丁大爷口中的“收货郎”是陶家镇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回收新模式而创建的特色队伍。该镇针对农村区域居住散、道路远、农户垃圾量较少等实际情况,联系有资质的回收单位,定人、定车、定时、定点、定路线,走村串户开展可回收物回收工作,同时利用喇叭循环播放回收的金额、时间及线路,提高农户垃圾回收的参与率。
“垃圾分类政策好,废品也能变成宝。”“蓝色大桶可回收,红桶垃圾最有害。绿色大桶装剩菜,变成肥料来灌溉……”在陶家镇街头,还能随处看到这类的白话口号。据了解,为了让村民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将这一观念根植于心,陶家镇还利用收货郎回收车循环播放垃圾分类知识编成了顺口溜,在回收垃圾的同时开展宣传活动。
“把瓜皮、菜叶、剩饭、剩菜可以腐烂的垃圾都倒进沤肥池,其它的垃圾扔进垃圾桶,这样分类好处多。”在陶家镇文峰村,村民刘彩霞已经习惯了这样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因为环境变好了,沤肥池还能产生有机肥,用来种菜好得很。
据了解,今年一季度,陶家镇巡回收运可回收物、有害垃圾600公斤。市民变废为宝的同时,人居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得到提升,为该镇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注入了新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