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万象 > 正文

关注母亲节·传承|近70年一家三代接力跑,见证重庆公交巨大变迁

发布日期:2022-05-09 14:42

来源:上游新闻

今天,是母亲节,母爱是一种温暖,它流淌在我们的心里,时刻温暖着我们;母爱是一种回忆,它能在你无助的时候,给你前行的力量。

有这样一家人,一家三代,都从事的是同一份事业,外婆于1953年成为重庆最早的一批公交车售票员后,接下来女儿、外孙女都加入到这份事业当中,在这接近70年的坚守中,她们见证了重庆从有轨电车到一级踏步公交车的巨大跨越,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

如今,42岁的外孙女向樱,是重庆交通开投公交集团两江公交沙坪坝分公司的一名调度员,她向记者讲述了一家三代见证的公交变化。

▲重庆城的电车,是很多老重庆人的回忆

外婆曾祥碧

是401路公交的售票员

向樱的记忆中,外婆的印象非常模糊,因为在她2岁的时候,外婆就离开了人世。

从姨妈的口中,向樱勾勒出了外婆的轮廓,外婆名叫曾祥碧,出生于1933年,1949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开始了革命工作。

1953年12月,曾祥碧加入重庆公交电车总站,成为一名公交员工,之后,在401路电车开通后,她成为当时重庆公交电车总站401路第一批售票员,外婆在世的时候,经常给子女们回忆起在401路工作的点点滴滴:“那个时候,重庆没得几条公交线路,401路电车在路上行驶的时候,周围全部是围观的市民。”

401路电车,是曾祥碧工作最深刻的回忆。

“那种铰接车,前后车厢有软连接,乘客从前门上车买票了以后,必须走到后门下车。”曾祥碧说,尽管这种铰接车可以搭载上百人,但乘客多的时候是人挤人,没得点力气,根本挤不上去。

而作为售票员,她坚守在前门,每一位上车的乘客掏钱买票或出示月票,“好多人都很羡慕我这个工作,觉得每天跟着车子在城市里头跑,我也觉得很光荣。”

遗憾的是,由于患有较严重的高血压,外婆后来从售票员岗位上退下来,转岗成为一名调度员直到退休。

▲外婆曾祥碧是重庆最早一批的公交车售票员


母亲蒋照秀

生孩子前一天还在当调度

后来,事业传承到了母亲蒋照秀身上。1978年,蒋照秀成为重庆公交总站403路的一名售票员,这一年她25岁。

如今,蒋照秀也因病离世,很多的故事,都是向樱口述给记者的。

1978年相比外婆参加工作的1953年,城市已经有了很多的变化,公交线路从最早的两条发展到了多条,而因为工作需要,蒋照秀成为403路的公交车售票员。

403路是从两路口开往杨家坪。

在母亲的回忆里,长江路从一开始,就很宽敞,“那会儿街上主要就是城市公交,每一次,车辆一进站,就能看到一群乘客往车上钻,大家对坐公交的那种迫切,不低于回家的欲望。”

也正因为体会到这份渴望,母亲一直都觉得,当售票员的这个工作是非常自豪的。

因为喜欢这个工作,蒋照秀怀着孩子还一直坚持在车上卖票,后来考虑到她不方便,把她暂时调到调度岗位,直到生孩子的头一天,蒋照秀都还在坚守工作岗位。

向樱说,年轻的时候,妈妈常说,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但要分是否尽职尽责,自己当好售票员,就是要为每个乘客提供有价值的乘车服务。

“服务这个理念,能从她们那一代公交人的嘴里说出来,确实不容易。”向樱还记得,之后母亲因年龄原因转岗成为调度员时,还在家里哭了好几天。“好多乘客,都是我的熟人,现在估计好久都见不到了。”

就这样,蒋照秀在调度员这个岗位上工作到退休。

▲向樱的母亲没有留下太多的照片,但去大礼堂拍照,是她觉得最幸福的事情.


女儿向樱

新时代的调度手段见证城市巨大变化

当向樱再次成为一名公交售票员的时候,她自己也笑着说,估计和妈妈临到生她前还在上班有关,“命中注定,我就要成为一名公交人吧。”

向樱出生于1980年,2003年,她加入当时的巴士公司成为一名售票员。

这个时候的重庆,已经有了很多线路的公交车,公交公司也因区域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向樱所在的叫巴士公司,还有电车公司、冠忠第三公交公司等。

当时,向樱工作的819线路是从南坪开往沙坪坝区都市花园,这条跨越南岸区、渝中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四个区域的公交车,解决了当时许许多多乘客往来两地不方便的问题,“早晚高峰的时候,乘客多得不得了,我卖票,从车厢前面挤到后面去,能硬生生挤出一身汗水来。”

虽然辛苦,但向樱从没觉得不喜欢这份事业,“我外婆和妈妈都是干这个的,我干这个,理所应当啊。”

之后,受无人售票车改革的影响,向樱转岗,依然是调度。

“那会儿还没有现在的4G监控,排班全是一张纸质单子,靠人工发班。最复杂的就是早晚高峰,要根据现场车台数、乘客数,预估即将到站的车台数和客流,靠经验判断来安排发车时间。”向樱说,人工调度最难的就是遇到突发情况,“比如路上突然堵车,我们全靠经验估算,但是具体堵了多少车,可能要堵多久,往往是很难估算准确的。现在好了,公交智能调度在电脑屏幕上有4G实时监控,还有卫星监控,这段路堵了多少车、我们公交车走到哪个位置了,都一目了然,驾驶员不仅通过调度室电子屏看得到自己几点钟发车,并且可以在驾驶室车内接收电子信息,联系工作再也不用靠喊了。”

如今,向樱工作的879路公交从天竺路开往火车北站南广场,这条靠高科技调度的车辆,通过大数据的精准计算,可以实现早高峰5到6分钟一班车,而平峰时期,10分钟到15分钟一班车,能保证乘客在不同时间段的出行需要。


▲现代调度“一屏”掌控车辆运行

新闻延伸

爱岗敬业 她们的第四代也在“传承”

向樱的女儿高维倩也很热爱妈妈的工作,可能是从小的耳濡目染,更多的是体会母亲这份工作的不易。

高维倩告诉记者,从记事开始,母亲每周都有几天,成天不在家,后来才知道,妈妈上的这个班,天不亮出门,天黑了才回家,披星戴月非常辛苦。

今年15岁的高维倩,在春节和母亲节画了两幅画,春节画的一辆879路公交从洪崖洞前驶过,一边是城市最繁华的地标,一边是默默无闻为城市出行保障的公交车;母亲节画的则是女儿记忆中和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其实我们879不路过洪崖洞,但女儿说,她梦想着有一天,能和我一起,坐着879去这个城市看看。”向樱说。

高维倩说,她很喜欢画画,也画了很多与公交相关的画,在这个母亲节到来之际,她希望借她的画作,祝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心想事成。

▲高维倩在春节时送给妈妈的画

▲这是高维倩送给全天下母亲的礼物

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ab.jpg